伊莉討論區

標題: 春秋戰國離海遙遠的國家該怎獲得鹽分補給? [打印本頁]

作者: EptMlbc_Killer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2:30 AM     標題: 春秋戰國離海遙遠的國家該怎獲得鹽分補給?

本帖最後由 EptMlbc_Killer 於 2016-12-27 02:31 AM 編輯

春秋戰國離海遙遠的國家該怎獲得鹽分補給?鹽分在古代具有相當的重要性,可以調味跟醃製等重用,
不知道像是秦國以及一些離海遙遠的國家又該怎對鹽補給呢?
還是當時鹽就被沿海國家控制住,像是春秋時代的齊、燕、吳、越、莒 等國(還有一些小國),戰國時代則是燕、齊、楚國。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3:02 AM

這是一個國中的人文地理問題,鹽的產地不只限于沿海,而且包括內地

中國古代內地最有名的鹽產地是兩處,一處是四川,另一處是山西

《華陽國志》:蜀郡守李冰識齊水脈,穿廣都鹽井諸陂池。蜀于是盛有養生之饒焉

《漢書 地理志》:河東土地平易,有鹽鐵之饒,本唐堯所居,詩風唐魏之國也

作者: idkid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3:47 AM

本帖最後由 idkid 於 2016-12-27 03:50 AM 編輯

鹽的取得可不光只是海鹽而已,

還有所謂的池鹽、井鹽、岩鹽...等,

井鹽我記的都產於四川、雲南,

岩鹽則是青海(好像是柴達木盆地吧)。

只是這些鹽的鍊製之法較海鹽複雜、多耗工罷了。
作者: EptMlbc_Killer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11:04 AM

謝謝你們,讓我解開許多疑惑,那我有一個疑問是為何我們學到齊國,書中都說齊國是用鹽使得國家富足的,那其他國家都沒有嗎?
作者: scchiao2000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12:02 PM

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6-12-31 03:17 PM 編輯
EptMlbc_Killer 發表於 2016-12-27 11:04 AM
謝謝你們,讓我解開許多疑惑,那我有一個疑問是為何我們學到齊國,書中都說齊國是用鹽使得國家富足的,那其 ...

中國鹽業歷史非常悠久。考鹽之名最早見諸於《尚書·禹貢》:「海岱惟青州,厥貢鹽……」。許慎《說文解字》釋鹽曰:「鹵咸也。從鹵,監聲。古者,宿沙初作煮海鹽。」



明代彭 大翼《山堂肆考》羽集二卷「煮海」條云:「宿沙氏始以海水煮乳煎成鹽,其色有青、紅、白、黑、紫五樣。」


郭 正忠著《中國鹽業史》稱:「中國古代鹽業史的開端,可以追溯到『夙(宿)沙氏初煮海鹽』的遙遠年代。」


註:宿沙氏是位於山東半島一個部落的酋長,古籍中有稱其為炎帝,或說其為黃帝的大臣;《太平御覽》則稱其為春秋時代的「齊靈公臣」。

周代有對鹽徵消費稅的記載。春秋時期,管 仲在齊國的經濟改革中創立了食鹽專賣,使鹽利「百倍歸於上」,「設輕重魚鹽之利,以贍貧窮,祿賢能,齊人皆悅」。從秦代到漢代初期,政府和私人都可以製造販賣食鹽。




中國地區也是鹽井的發明地。《蜀王本紀》:「宣帝地節(西元前69年至西元前66年/漢代)中始穿鹽井數十所。」


初期鹽的製作,直接安爐灶架鐵鍋燃火煮。這種原始的煮鹽費工時、耗燃料、產量少、鹽價貴。於是,從鹽一誕生起,王室就立有鹽法。在周代時,掌鹽政之官叫「鹽人」。《周禮·天官·鹽人》記述鹽人掌管鹽政,管理各種用鹽的事務。


祭祀要用苦鹽、散鹽,待客要用形鹽,大王的膳饈要用飴鹽。這裡所說的「形鹽」是指白色岩鹽,因形體大可以「鏤之寫物」。「飴鹽」是岩鹽中最好的一種,其味咸美「如水精」、「似虎珀」,又稱「君王鹽」。


春秋戰國時,有鹽國就富。《漢書》:「吳煮東海之水為鹽,以致富,國用饒足。」齊國管 仲也設鹽官專煮鹽,以漁鹽之利而興國。中國地區第一個鹽商是春秋時代魯人猗頓,舊有「陶朱、猗頓之富」之說,陶朱是指范 蠡。








縱觀整個人類歷史,製鹽是進入文明社會的標誌,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化學工藝之一。中國山西省運城市鹽湖的採鹽史至少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年,是目前可查證的最古老鹽場。


中國井鹽生產肇始於戰國末年,李 冰是中國井鹽生產的創始人。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以上節錄自相關網路資訊,以供閣下參考。綜合上述可推估,東周春秋時代姜齊公國、姬吳王國(春秋末年)有海鹽業外,姬晉公國亦有鹽湖業;戰國後期,贏秦王國巴蜀地區開採井鹽業。

至於非產鹽地區,就只能藉由商業貿易互通有無,或是劫掠,甚至戰爭獲取食鹽。

作者: holmeslee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1:47 PM

離開海濱,還有岩鹽、池鹽與井鹽可用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4:15 PM

EptMlbc_Killer 發表於 2016-12-27 11:04 AM
謝謝你們,讓我解開許多疑惑,那我有一個疑問是為何我們學到齊國,書中都說齊國是用鹽使得國家富足的,那其 ...

這是你們學的書本中的基本知識錯誤

管仲促使齊國富裕不是依靠煮海制鹽,而是憑借國家壟斷資源,控制價格,强買强賣食鹽物資

不是產業政策,而是稅收政策,從政府機關公開征收的人口稅,到國有企業暗中征收的消費稅

《管子 海王》:
管子對曰:十口之家,十人食鹽。百口之家,百人食鹽,終月大男食鹽五升少且,大女食鹽三升少且;吾子食鹽二升少且。此其大曆也。鹽百升而釜。令鹽之重升加分彊,釜五十也。升加一彊,釜百也。升加二彊,釜二百也。鍾二千,十鍾二萬,百鍾二十萬,千鍾二百萬,萬乘之國,人數開口千萬也。禺筴之商,日二百萬,十日二千萬,一月六千萬,萬乘之國正,九百萬也。月人三十錢之籍,為錢三千萬,今吾非籍之諸君吾子,而有二國之籍者六千萬,使君施令曰:吾將籍於諸君吾子。則必囂號,今夫給之鹽筴,則百倍歸於上,人無以避此者,數也。

翻譯過來就是:

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鹽,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鹽。一個月,成年男子吃鹽近五升半,成年女子近三升半,小男小女近二升半。這是大概數字。鹽一百升為一釜。使鹽的價格每升增加半錢,一釜可收入五十錢。每升增加一錢,一釜可收入百錢。每升增加二錢,一釜可收入二百錢。一鐘就是二千,十鐘就是二万,百鐘二十万,千鐘就是二百万錢。一個万乘的大國,人口總數千万人。合而算之。約計每日可行二百万,十日二千万,一月可行六千万錢。一個万乘的大國,征人口稅的當征為數為一百万人,每月每人征稅三十錢,總數才不過三千万。現在我們沒有向任何大人小孩直接征稅,就有相當于兩個大國的六千万錢的稅收。假設君上發令說:我就要對全國大人小孩直接征稅了,那就一定會引起全國大喊大叫地反對。現在取給于鹽的政策,即使百倍歸于君主,人們也是無法規避的,這就是理財之法。



作者: scchiao2000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6:29 PM

本帖最後由 scchiao2000 於 2016-12-28 12:13 AM 編輯
zodiac1848 發表於 2016-12-27 04:15 PM
這是你們學的書本中的基本知識錯誤

管仲促使齊國富裕不是依靠煮海制鹽,而是憑借國家壟斷資源,控制價格 ...

說穿了,管 仲建立食鹽專賣制度為姜齊公國(桓公小白時期)開闢財源收入,但煮製海鹽並非始於管 仲。


中國地區煮製海鹽,最早可追溯至夙(宿)沙氏。宿沙氏是位於山東半島一個部落的酋長,古籍中有稱其為炎帝,或說其為黃帝的大臣;《太平御覽》則稱其為春秋時代的「齊靈公臣」。


至於”用鹽”的詞彙性質運用對錯,則看各人如何解釋。尤其當”用鹽”一詞涉及政治討論時,就不見得單指技術製造,有時甚至涵蓋因其而起的政治制度。


另外,(姜)齊靈公時代確實晚於桓公管 仲時代,但前提是《太平御覽》記載屬實;然而關於夙(宿)沙氏製鹽的相關史料,《太平御覽》的記載有疑義。
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6-12-27 07:15 PM

scchiao2000 發表於 2016-12-27 06:29 PM
說穿了,管 仲建立食鹽專賣制度為姜齊公國(桓公小白時期)開闢財源收入,但煮製海鹽並非始於管 仲。

管仲改革的本質不是技术性的煮海為鹽,而是制度性的鹽鐵國有(官山海)

第一步,壟斷資源——海是國有資源,國有企業制鹽
第二步,壟斷分配——食鹽國家專賣,百姓統購統銷
第三步,操縱價格——食鹽强行漲價,國家獨占利潤

食鹽只是《管子》所述的政治經濟改革的一部分
基本內容是鹽鐵專營,某些記載中甚至包括妓院專營

順便說一句,《太平御覽》的說法缺乏參考價值,齊靈公比管仲晚了100多年
作者: scchiao2000    時間: 2016-12-28 10:13 AM

zodiac1848 發表於 2016-12-27 07:15 PM
管仲改革的本質不是技术性的煮海為鹽,而是制度性的鹽鐵國有(官山海)

第一步,壟斷資源——海是國有資 ...

管 仲恐怕是中國地區第一個推行“國鹽專賣”制度者,於此之前,姬周王國曾對鹽業抽取消費稅。



國鹽專賣:意指將鹽業收歸國有實施專賣制度,易言之,國家鹽業財政由政府機關壟斷統籌。
作者: stvpeng    時間: 2016-12-28 10:45 AM

山裡面的礦物也有鹽,靠挖礦就可以了
作者: scchiao2000    時間: 2016-12-31 02:57 PM

stvpeng 發表於 2016-12-28 10:45 AM
山裡面的礦物也有鹽,靠挖礦就可以了

並非所有山礦皆含鹽,光靠挖礦是行不通的,尤其在不符合經濟效益的情況下……
作者: xyz1052    時間: 2017-1-1 09:22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作者: newhandy    時間: 2017-1-1 02:27 PM

很多不靠海的地方還是有鹽巴

作者: kenny.hung    時間: 2017-1-1 03:24 PM

海邊曬一曬
再往內陸運送應該就可以了
古代應該都用這類型方法
只是運送上辛苦一點而已
作者: tangoxtc    時間: 2017-1-1 05:59 PM

本帖最後由 tangoxtc 於 2017-1-1 06:00 PM 編輯
kenny.hung 發表於 2017-1-1 03:24 PM
海邊曬一曬
再往內陸運送應該就可以了
古代應該都用這類型方法

古代的陸地運輸成本極高
長距離運送沒有河海運的話基本上會賠本
內陸地區多半還是用池鹽、岩鹽或是井鹽去提煉
然後就近輸送
作者: zodiac1848    時間: 2017-1-2 04:34 AM

tangoxtc 發表於 2017-1-1 05:59 PM
古代的陸地運輸成本極高
長距離運送沒有河海運的話基本上會賠本
內陸地區多半還是用池鹽、岩鹽或是井鹽去 ...

古人其實很會動腦,比如同時販賣牲畜和食鹽,解決長途運輸的問題

《讀史方輿紀要》:
孔叢子:魯人猗頓適西河,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。此即其所居也。…
丁度曰:左傳所云郇瑕之地,沃饒而近鹽,即猗氏也。后猗頓居此,用鹽鹽起富,漢因以猗氏名縣。
作者: ray86047    時間: 2017-1-3 03:18 AM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


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(http://www45.eyny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